当前位置:首页/ 天气资讯天气预报

山东的天下第一庄,台儿庄我的故乡

山东的天下第一庄,台儿庄我的故乡

“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,不及台儿庄古城的灯火辉煌”,台儿庄肇始于秦汉,发展于唐宋,繁荣于明清,清乾隆曾赐“天下第一庄”。夜幕下的台儿庄古城呈现了当年“商贾迤逦、一河渔火、歌声十里、夜不罢市”的繁荣景象。斑斓的灯光映在河水里,分不清是水在城中,还是城在水中。

古城建筑大多独具特色,每一个来台儿庄的游客几乎都转遍了古城的角角落落。

泇运河开凿之前,台儿庄只是一个普通的集镇,尽管在台儿庄城区附近有汉代陶器等生活用具出土,但是在明朝万历三十四年之前,台儿庄还不具备“城”的规模。泇运河开通之后,台儿庄成为运河重镇,接任李化龙总理河道的工部右侍郎曹时聘,上疏朝廷,请求在台儿庄运河沿线置邮驿、设兵巡、增河官、立公署。获得万历皇帝的应允,明代万历三十五年,台儿庄开始筑城,清代又进行过三次重修。

据光绪版《峄县志》卷八《建置》篇记载,清顺治四年(1647),兖东道兵备副使蒋鸣玉倡导重建台儿庄城,由县丞雷烇负责负责,次年竣工。第二次筑城是在康熙年间。《峄县志》卷二十一《耆旧》篇记载:“康熙间,黄河决,花山徐邳灾,漕运中梗。”康熙南巡,一位名叫曹自新的乡绅,率数州十万土民迎銮吁恩,并进河图。“口析水患数千言”。康熙“即敕河臣覆勘,给币修筑”。这时的台儿庄城,东西长5华里,南北宽2.5华里。咸丰五年,黄河决口,殃及台儿庄,多处城墙坍塌。一些土墙民房,基本没有剩下。咸丰七年,由地方圩练长尤训光发起募捐,再次筑城。这一次修筑的城墙,墙体高一丈三(相当于4米),宽一丈(3米),砖墙内筑土坯,城外有三丈宽的护城河。咸丰年间的台儿庄城,规模有所缩小,建有城门6座,命名不算整齐,但富有学问。东门叫“仰生”,意思是官府、官员,仰仗众生而存在;西门叫“台城旧志”,表明她是旧城的标志;北门为“中正”,意为中正仁和;小北门曰“承恩湛露”,意为蒙承上苍恩典,享受丰沛的雨露;南门叫“惠迪吉”,意思是,顺从天道就能吉利;小南门叫“迎祥”,意思是迎来吉祥。东南西北四个正门均建有两层门楼,上为岗楼垛口,下为通道,城墙上面可行驶大车。

从以前记述可以看出,康乾时期,每年有将近万艘漕船和数万艘商船在台儿庄等待过闸,大量船民和商贩汇集台儿庄,繁盛了市场,给当地居民提供了经商机会,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。他们由农从商、从工、从渔、从运,使“约台之民,商贾过半”,台儿庄成为繁华的运河枢纽城市。

台儿庄城在清朝咸丰时期已成规模,虽然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让这座城市名扬海内外,但是城市被炮火摧毁殆尽,现在恢复重建的台儿庄古城在建设遵循“存古、复古、创古”的理念,在建筑上按照“原空间、原风貌、原尺度”进行重建,不但恢复了被战火摧毁的古城建筑,也复活了延续千年的传统文化。

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,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。

找记者、求报道、求帮助,各大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壹点情报站”,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 我要报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