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/ 天气资讯天气预报

黔东南唯一的县级市,凯里市简介

黔东南唯一的县级市,凯里市简介

凯里市是贵州黔东南自治州唯一的一个县级市,是黔东南的政治文化中心,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凯里市北京东路。

关于“凯里”的地名来历,很多人认为“凯里”是苗族音译词,“凯”指的是“木老人”。元朝1325年,当地“凯黎苗”首领黎平爱发动叛乱,“凯黎苗”意为“苗族居住区黎姓木佬人”,这次叛乱使得“凯黎”作为一个地名记载在元史·本纪中,后来演变成了“凯里”。

公元前316年,四川省“芦山县”建县,县名一直延用到现在;从民国时期到解放,贵州凯里市所在的地方曾经叫“炉山县”;这两个“lu shan ”县,发音都与江西的庐山相同,但是江西的“庐山”,名气虽大,却从来没有作为县名使用过。

解放初期,凯里县的范围很大,包括现在的麻江县、雷山县、丹寨县、凯里市。现在的凯里市只有1570平方千米,不及以前的1/3。

凯里市是山地地形,河谷切割明显,落差比较大,境内最高点为够末也峰(一个古怪的名字),海拔1447米,最低处为清水江,海拔529米。



凯里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市,其中苗族人口占一半以上,另外,还有一些等待认定的民族,风俗习惯与其他民族明显不同,因为人口太少而不能称为“族”,当地人习惯上用“XX人”来代指,比如革家人、东家人、西家人、木佬人等。

“五里不同音,十里不同俗”,用在凯里最恰当不过了,因为民族实在太多,风俗各异,所以凯里市有“中国百节之乡”之称,境内“大节三六九,小节天天有”,天天可以不寂寞,再加上红白喜事上的人情往来,只要你热情好客,只要你善于交际,天天都能找到场子,当然,前提是你钱包足够鼓,酒量足够高。



凯里的风俗实在太多了,而且很多习俗很有个性,比如当地苗族人结婚,在婚礼当天,新郎朝婚车、天上、地下各洒三次酒水,寓意驱赶邪气,但是很多外地人为误以为是敬天敬地敬新娘。还有新郎父母是不能在家门口迎接新娘的,一定要在厅堂内迎接,否则的话,就会“日后门口相见,口舌不断”,但事实上国内大多数地方都是在门口迎接新娘。

凯里少数民族的很多风俗习惯,古老而神秘,就是当地人也不清楚这些习惯起源于何时?流传了多少年?所以说,在少数民族村寨中,往往会看到一些神秘的祭祀活动、传统节日,甚至修炼活动等。


随着网络时代的冲击,少数民族区域也染上了红尘,很多活动充满了“攀比”气息,特别是红白喜事上,相较于东部来说,经济并不发达的凯里市,人情往来的名目却不少,为此,有的地方前几年还制定了村规,要求只在“婚嫁娶丧”和新房建成上办理酒席,且随礼不得超过50元,但是现在听说,这个村规早就破了。


用一个字形容凯里的美食,那就是:“酸”!各民族都喜欢吃酸,可以说,凯里满城尽是酸汤,处处飘移着酸汤的味道,当地俗话说“三天不吃酸,走路打捞蹿”。

凯里最著名的美食,几乎都带有“酸”字,凯里酸汤、苗族酸汤鱼、侗族酸菜鱼和牛瘪酸辣火锅等。

如果你来凯里旅游,这几个景点够你玩嗨的!

凯里苗侗风情园,是展现凯里苗侗风情的景区,集商贸,餐饮,文化产品,手工艺于一体,建有鼓楼、风雨桥、芦笙场、美人靠等。其中凯里风雨桥是世界上最长、最宽的风雨桥。

下司古镇。是苗族、仫佬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,地处清水江上游,古代是黔东南水路交通要道,被人誉为“小上海”、有“清水江上的明珠”之美称。现在古镇上还保留着清朝时修建的码头、禹王宫,观音阁、鹅卵石花街等,花街两旁还保存着古代的商铺、建筑等,给游客一种怀旧的念想。

凯里香炉山,四面石崖绝壁,形如香炉,故名,险、峻、美的自然景观,吸引了游客前去一探究竟。


凯里香炉山

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,贵州省黎平县简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