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/ 天气资讯天气预报

胡同里火了400多年的儿童玩具,如今成年人都爱

胡同里火了400多年的儿童玩具,如今成年人都爱

前言:

现时朋友们对“北京卖玩具的地方”大概比较看重,姐妹们都需要分析一些“北京卖玩具的地方”的相关知识。那么小编在网络上汇集了一些对于“北京卖玩具的地方””的相关文章,希望兄弟们能喜欢,你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

正因古老才会在走过的路上

留下数不清的痕迹,

正因璀璨才会在来时的路上

创造数不清的瑰宝。

中国是世界上

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,

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漫长岁月,

依然扎根于社会,经久不衰。

北京共有非遗资源12000余项,

已建立了国家级、市级、区级三级

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。

在2024年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即将到来之际,

让我们走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

“泥塑(北京兔儿爷)”,

深入了解这项国家级非遗的今昔。

一方泥,一盘色彩

掌中生出一尊

生动灵巧的兔儿爷

是北京庙会祈福

的传统民俗

也是民间泥塑

与彩绘的技艺

01

购买兔儿爷,

从何说起?

中式红马褂棉服配一条大红毛线围巾,60多岁的北京兔儿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双彦出现在节日活动现场上。他的摊位架子和桌子上摆满一尊尊色彩鲜明的兔儿爷,有骑老虎的、骑葫芦的,有站着的也有坐着的……形态各异,生动活泼。儿子双鑫在一旁帮忙,对于双彦来说,每逢佳节,就是他们家最忙碌的时候。

双彦活动现场摊位摆着的兔儿爷

兔儿爷作为北京代表性的非遗产品,已传承了400多年,在重要节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。双彦认为,如今,买兔儿爷的传统更偏向于迎合节庆欢喜的氛围。“虽然兔儿爷原本是旧时中秋庙会上祈福的吉祥物,但如今,逢年过节便会受到关注。阖家欢聚的节庆氛围更符合兔儿爷一直以来“吉祥、祝福”的寓意。”

02

择一事,爱一生

泥彩塑有两样功夫,一个是绘,一个是塑。兔儿爷制作步骤简单,先做模子,再将泥填入模子,磕出造型后在泥饽饽上绘制,而重难点在于“绘”。双彦的父亲双启翔做了一辈子的泥彩塑,擅长绘制。上世纪80年代,他让兔儿爷重新“活了起来”,创造了“双氏风格”兔儿爷。2007年,中国美术馆收藏双起翔作品700多件,2006年,双起翔被认定为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”。

兔儿爷,作为双彦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,一开始并不是那么轻松、愉快。“我从未想过一生会与泥为伴。”

双彦7岁正式和父亲学习泥彩塑这门手艺,父亲的严厉让双彦几乎无法接受,他每次画的脸谱几乎都被父亲扔掉。“我父亲对我要求特别严格,经常挨骂不说,几乎看不到他的笑脸。学艺的过程其实挺痛苦”。

上世纪90年代,30多岁年轻的双彦与朋友在深圳合开的电子厂利润稳步上升,而父亲一通电话里的一句话改变了双彦的人生轨迹。“如果你不回来的话,北京这门泥彩塑的手艺就永远消失了。”他开始与泥为伴,如今已60多岁的双彦仍在坚守“双氏兔儿爷”这“原汁原味”的传统兔儿爷创作手艺。

03

兔儿爷将如何

传承与创新?

“坚持,坚持,坚持!”当双彦谈到近年遇到的困境时,坚定地说了三遍“坚持”。“坚持就是我最大的困境。”双彦说,很多经销商说需要创造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兔儿爷,这事情对双彦来说非常困扰,如果按照现代人流行审美和话题去创新外形,双彦害怕原汁原味的北京兔儿爷就逐渐消失。出于此,双彦还是选择坚守,坚持用传统中国元素去表达、创作。

“金盔、金甲、捣药杵、山行眉、三瓣嘴,身后一杆靠背旗,这就是北京兔儿爷外观的6大主要特征。” 双彦说,按照如今流行去创新,原本的特征就面目全非了,但手艺人可以在抓好这6大特征、保持原味基础上去创新。

双彦认为,兔儿爷的“吉祥之意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,即使创新也不可以“舍本逐末”,兔儿爷的创作仍需遵循传统,在外形设计、绘制上应该保留原本的样式。“文化要按照传承记忆去创新,材料可以创新但将文化按照所谓的新名词去创新,我不赞成这样‘个人意志’浓厚的创新有损传统文化传承。”

创新,对于双氏父子来说,主要是材料和工艺的创新。双彦和父亲首先在材料上对兔儿爷进行了创新,将过去由于成本限制无法精加工的兔儿爷做得更加精致了。

“我们将兔儿爷的工艺提高了,雕塑手法还是原来的样子,过去用泥饼直接压制成型,看起来粗糙,而如今有注浆的陶瓷工艺,优点是既薄又轻,外观细腻美观,重量是过去的三分之一。”双彦说。

双彦一直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,是上世纪90年代父亲电话里的那句话,也是他自己与传统文化共生下无法割舍的信念让他一直坚持到现在。

04

未来,兔儿爷的“江山”待有人才出

兔儿爷是老北京城的记忆,是现代人怀旧情感的寄托。也是北京文化的代表。典型的兔儿爷骑虎的形象,因为老虎的凶猛正衬托了兔儿爷的神通广大,它虽属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,不过也表现出了老北京人乐观豁达面对生活的态度。

“你看,十几年前我们销售非常困难,但通过我们国家十几年的大力宣传,越来越多人都知道、了解了北京兔儿爷以及背后的技艺,未来我希望更多年轻人去接触和了解这门手艺。”双彦说,目前这门手艺以“家庭传承”的方式延续是比较稳定的,自己的子辈和孙辈都在接触这门技艺。

兔儿爷如今已成为

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,

你了解兔儿爷吗?

买过兔儿爷玩具吗?